2025北欧AI峰会:新闻业进化的5个关键答案

 行业动态     |      2025-05-05 21:45:52    |      小编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确定2025年为“超高清发展年”、美团:“因使用双开或京东软件,被永久停止接单”系恶意P图造谣、TikTok将进军日本在线购物市场、 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聚焦主题出版与阅读推广……

  抖音发布的《2025第一季度黑产治理数据报告》显示,自2025年以来,抖音持续加强对黑色产业链的打击,随着AI能力在治理场景的深度利用,抖音在黑产违规场景的巡检、预警、研判等环节的效率都获得了大幅提升。2025年第一季度,抖音封禁水军、欺诈和违规导流相关黑产账号260万个,并将涉嫌违法犯罪的线索上报有关部门。(新榜)

  第三十一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25)开幕式暨主题报告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淑敏在致辞中宣布 2025 年为 “超高清发展年”,强调超高清视频与 5G、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创新发展,将成为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赋能力量。(新华网)

  美团发布声明称,在澄清“去其他平台跑单会被美团永久封号”的谣言后,社交平台上依旧出现了骑手App显示“永久停止接单原因为:存在使用双开或京东软件的行为”的谣言图片。经核实,该图片源自平台封禁违规抢单外挂的正常提示页,但ip地址在广东的个别网民,对图片进行恶意P图后,极少数网民在微信群内进行传播。(界面新闻)

  知情人士表示,字节跳动正在为其在日本的电商平台TikTokShop的卖家招募工作做好准备。TikTokShop是一个让用户通过直播销售商品的电商平台,商品种类涵盖运动鞋到眼影等多个类别。用户可通过销售商品赚取佣金,平台的特色是提供打折商品,TikTok希望将业务扩展到美国以外的市场。今年3月,TikTok Shop已在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上线,进一步拓展了其在欧洲的市场份额。(钛媒体)

  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主题阅读推广论坛在太原举行,主题为“以高质量主题出版推动全民阅读”。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杨芳强调,主题出版需策划更多体现新时代气象的精品内容,并优化传播形式以提升阅读推广效能。中国出版集团、山西出版传媒集团等企业分享了推动全民阅读的实践经验,包括打造数字化阅读平台和深化出版业向阅读服务商转型。(中国新闻出版广电局)

  广东高院发布全国首份AI知识产权保护司法文件,支持建立AI开源生态治理机制,引导合法获取数据资源,保护开源社区和贡献者权益;文件明确AI生成内容权属认定标准,要求考虑人类创作贡献、合同约定和智力投入等因素,并根据应用场景、人类参与度等界定各方责任;要求落实AI生成内容标识要求,探索完善通知+必要措施规则,同时严格规制AI领域的垄断行为,保护中小企业创新空间。(中国新闻网)

  韩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SK 电讯 (SK Telecom) 披露其本月早些时候因网络攻击而遭遇客户数据泄露,随后其股价周一一度下跌 8.5%,跌至去年 8 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将对此次数据泄露事件造成的任何损害承担全部责任。(路透社)

  最新统计显示,2025年英国和美国新闻业在1月共裁员900余人,2月至今虽有所放缓,但总体裁员仍超过200人,表明新闻机构在数字转型与成本控制压力下持续缩减编制。(Press Gazette)

  记者、学者和媒体高管本周齐聚一堂,在一间以前用来放置印刷机的房间里讨论人工智能。这是由北欧人工智能新闻网络(Nordic AI Journalism Network)在哥本哈根主办的第三届北欧人工智能媒体峰会。该倡议由 JP/Politikens 媒体集团的卡斯帕-林斯基(Kasper Lindskow)和萨拉-英克里-瓦尔达(Sara Inkeri Vardar)、Schibsted 的艾格尼丝-斯滕博姆(Agnes Stenbom)和奥勒-扎克里森(Olle Zachrison)领导,奥勒-扎克里森目前是瑞典广播电台的人工智能和新闻战略负责人,不久将加入英国广播公司(BBC)担任人工智能高级新闻编辑。

  峰会包括 NPO 的埃兹拉-埃曼(Ezra Eeman)、新闻编辑室机器人实验室的尼基塔-罗伊(Nikita Roy)、即将离任的 BBC 新闻数字总监纳贾-尼尔森(Naja Nielsen)以及我们的前总监、现就职于哥本哈根大学的拉斯穆斯-克莱斯-尼尔森(Rasmus Kleis Nielsen)等专家的主题演讲。会上还介绍了许多机构的人工智能项目和工具,以及针对具体问题的会谈,包括如何将人工智能纳入新闻编辑室的工作流程以及战略和价值观。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环境中,记者使用人工智能的实际方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现实意义。与此同时,会议还就与人工智能有关的新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以下是讨论的五个主要收获......

  访谈节目,作为一种文化传播载体,因其内容广泛、形式轻松,在传统媒体时代受到普遍欢迎。从《东方之子》《实话实说》的黄金时代,到《鲁豫有约》《锵锵三人行》的深度探索,用“对话”打动观众,涌现出很多王牌栏目。

  然而,随着短视频的崛起,传统访谈节目赖以生存的“深度叙事”与“沉浸式对话”,不得不直面碎片化、娱乐化内容的冲击。

  在短视频时代,访谈类视频所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在注意力稀缺的场景和碎片化形式中,实现深度表达。在此背景下,一批新型访谈节目,逐步探索出独特的生存路径。

  碎片化适配:传统访谈节目通常时长较长,难以适应快节奏的生活。短视频时代,访谈节目开始向短小精悍的方向发展,对时长进行压缩,催生出单元式访谈,通过话题聚焦和快节奏剪辑,将访谈内容拆分为多个短视频片段,通过轻量化内容满足受众的碎片化时间管理与手机使用习惯。

  M6网页版 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

  如谈话节目《DOU来聊聊》,每期仅15分钟,围绕用户关注的“网络暴力”“短剧现象”等话题展开,通过快节奏剪辑和网友来信互动,将深度讨论浓缩为“信息胶囊”。

  企业的招聘渠道随用户的使用行为和触媒习惯而拓展,其中,网络招聘占比稳定在7成左右,这既源于互联网信息传播高效率的天然优势,也是网络招聘模式由职位信息黄页到职位搜索模式再到算法匹配模式演进的结果:平台在招聘环节的参与程度逐渐加深,并通过匹配算法评估求职者与职位的匹配度,推动供需端撮合效率的优化。2024年我国网络招聘行业市场规模为183亿,同比增速为1.6%。随着民生消费政策落地,企业招聘需求将加速修复,加之网络招聘平台AI应用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将共同带动网络招聘市场规模增速回升,预计2025-2027年均增速为6.7%。

  AI大模型应用有望进一步提升平台价值:前程无忧、BOSS直聘等头部网络招聘平台纷纷布局垂类大模型,AI大模型+招聘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自动化以及更精准灵活的人岗匹配能力,在为招聘者降本增效的同时,用户也将更显著地感知平台效率差异,网络招聘平台或将建立起更坚固的竞争壁垒。

  社交媒体平台成为补充招聘渠道:社媒平台差异化的筛选机制和运营模式拉高了互相筛选的成本,加之社媒平台主营业务与招聘业务相关性弱,开展招聘业务可能性低,更多是作为网络招聘平台这一主流渠道的补充。

  社交媒体是一切的中心,它是潮流诞生、新闻报道爆发和文化纽带形成的地方。“社交媒体上发生了什么?”这句话在世界各地的新闻编辑室、董事会、群聊和餐桌上回荡。社交媒体取代了传统媒体,成为最终的北极星。人们从寻找他们最喜欢的新趋势或产品到形成政治观点和加入社会运动,都向它寻求指导。

  社交媒体用户体验到的是一个品牌的内容与其他品牌、创作者和意见领袖、新闻媒体以及家人和朋友的内容交织在一起。当网络达到最大饱和时,他们的注意力是来之不易的。

  社交媒体的“永远在线”文化可能会成为市场营销人员拼命争取相关性的沉重负担。或者它可以是一个创造性的顺风,这取决于你的观点和所拥有的资源。

  M6网页版 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

  跟上文化。网络文化是一种分层的、不断发展的力量。社交媒体词汇已经演变成一种自己的方言。表情包和病毒式传播时刻是一代人的试金石。品牌必须具备文化上的能力,以了解他们的消费者,并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精通网络文化。消费者绝对同意:社交是他们跟上潮流和文化的方式。远远超过电视或流媒体服务、与朋友和家人交谈以及其他数字媒体。这在几代人之间都是如此,这表明了一种大规模的文化转变。

  消费者花在社交网站上的时间保持稳定并在增长。尽管许多消费者已经“长期在线年更多地使用社交媒体,56%的人计划保持目前的使用情况。

  随着社交媒体继续推动文化,消费者一致认为品牌必须融入其中。好消息是:94%的消费者肯定,大多数品牌的社交内容已经很好地跟上了网络文化。

  为了追求发现趋势和参与文化,消费者出现在所有社交媒体平台上。但他们最有可能拥有Facebook、Instagram和YouTube上有账号,并利用这些成熟的网络来跟上时代精神。如果只能使用一种社交媒体,他们会选择Facebook,紧随其后的是Instagram......

  伴随着数字产业的发展,ChatGPT的迭代以及交互式3D化身(interactive 3D avatars)的出现,AI“复生”应运而生。传统意义上,“复生”用于描述生命的再次诞生或死后复活,具体通过巫术、魔法、求仙拜佛等涉及超自然与神秘主义的操作实现。然而,AI“复生”与之有别。在英文世界中,AI“复生”被称作“deadbot”“thanabot”(死亡机器人)、“griefbot”(悲伤机器人)、“re-creation service”(再创造服务)、“digital zombie”(数字僵尸)、“algorithmic undeath”(算法亡灵)、“digital specters”(数字幽灵)、“generative ghost”(生成式鬼魂)、“ghostbot”(幽灵机器人)、“digital necromancy”(数字通灵术)等。常见定义包括“基于逝者生前在社交媒体、电子邮件、短信和信息处理系统留下的数字痕迹而创建的聊天机器人”,“复活的、重新动起来的、处于社交活跃状态的‘逝者’”,以及“由人工智能驱动的逝者私人代理”等。综合上述定义可知,AI“复生”主要指一种个性化的聊天机器人服务,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加工数字遗骸,创造出模仿逝者的对话风格、行为举止甚至智力倾向的数字化身,以此同生者互动。AI“复生”具有与一般意义上的聊天机器人(如Siri、小爱同学等)相同的组件和计算过程,区别在于使用的数据集不同。一般意义上的聊天机器人使用的是多个个体产生的数据集,AI“复生”使用的是某一特定逝者的数字遗骸,包括“有意的数字痕迹,如电子邮件、短信、博客、Facebook和照片,以及无意的数字痕迹,如网站搜索记录、行动日志和电话消息”。这些数字遗骸潜伏在虚拟世界中,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收集、利用起来,就可让逝者作为AI“复活”。

  早在2009年,超人类主义者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就开始研究采用技术复活其逝世父亲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字技术让复活逝者的想法成为现实。2015年年底,在好友Roman Mazurenko因车祸不幸离世后,俄罗斯女生Eugenia Kuyda使用自己与Roman的近8000条聊天记录创建了Roman的AI“复生”——AI“Roman”。之后,Eugenia将AI“Roman”公开,供网友与之交流。那些与Roman关系密切的人发现这个机器人“准得可怕”(eerily convincing),具有同逝者Roman极为类似的表达风格。类似例子还包括:2017年,美国记者James Vlahos以逝世父亲为原型,搭建了名为“dadbot”的聊天机器人;2020年,韩国MBC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利用VR技术让Jang Ji-sung女士与三年前因病逝世的女儿Nayeon“重逢”;2021年7月,美国男子Joshua Barbeau通过Project December网站“复活”已故未婚妻……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亲密关系正在经历数字化变革,人机之恋成为当代青年群体新的情感关系选择。研究发现,AI伴侣程序为用户提供安稳可靠的情感依恋、温暖疗愈式的情感陪伴和自由开放的情感选择,满足了青年群体在液态社会中的情感需求。然而,AI伴侣程序中的情感量化与等级体系、人机亲密关系中身体互动的缺席以及AI伴侣的商品化本质,共同打破了用户对浪漫爱情的幻想和期待。数字技术的局限使得人机亲密关系的长期维持陷入困境,同时也引发了对人工智能时代情感价值和技术伦理的思考。

  2013年上映的科幻电影《她》中,男主人公西奥多与人工智能萨曼莎之间不被世俗理解的爱情故事,为人类与AI建立情感关系提供了想象。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发展,服务于普通用户的聊天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以Replika、Character.AI、Candy AI、Mitsuku、星野、筑梦岛为代表的应用程序,将人机亲密关系的想象化为现实。

  米乐M6平台 M6平台网页版

  情感陪伴类AI产品不仅停留在回答问题、搜集信息、辅助用户工作生活的层面,而且能够与用户之间建立拟人化的情感交互,因此,越来越多的青年群体尝试使用AI伴侣。2024年4月,博主“@午夜狂暴哈士奇狗”在社交媒体发布了她与ChatGPT DAN(DAN-Do Anything Now)坠入爱河的视频,人机亲密关系再次进入大众视野并引发广泛关注。基于此,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当代青年群体选择和AI伴侣建立亲密关系?人与AI伴侣的亲密关系是否能够长期维持?

  近日,有网友发现,曾在2018年因参与“酒托”诈骗被通缉的四川绵阳女子卿晨璟靓已成为网络主播。此前,卿晨璟靓曾因通缉令上的高颜值照片走红。4月27日,其所在短视频平台公告称,该账号已被封号。

  米乐M6平台 M6平台网页版

  这说明她已经是连续炒作了,也传递了一种怪异的价值观——原来犯罪坐牢还是一个快速成名、博取流量红利的方式。

  那么,这次被无限期封禁,不仅是平台的作为,其实也体现了一种朴素的公众态度:人们希望有过犯罪经历的人,能够以一种更加诚恳的面貌出现在公众视野,而不是把这当成一种牟利的捷径,这显著背离了司法惩戒的初衷。

  受害者们可能还没从伤害中走出来,那些犯罪的刑释人员却已经把自己包装成励志网红,吸引了关注和同情。我们当然希望出狱人员改过自新,但不能接受他们把入狱经历当成流量密码甚至是炫耀的资本。因为前者是重新融入社会的必要过程,而后者却容易颠覆大众的三观。

  犯罪分子特别是重罪犯的过往经历,不应被大众所崇拜。“纯狱风”网红们对自身的美化,也很可能让人们误认为犯罪没什么大不了,入狱也只是小事,因而蔑视法律的权威。而这一切,又将对受害者带来二次伤害,让他(她)们在痛苦中无法自拔。

  试想一下,如果每个诈骗犯出狱后都开直播讲自己的“辉煌战绩”,甚至靠这个赚得盆满钵满,那法律的威慑力在哪?社会的道德底线又在哪?平台封她,某种程度上是在堵这个口子——你可以重新开始,但不能靠消费恶名来捞金。卿晨璟靓的账号被封后,网友的反应两极分化。支持她的人觉得,社会应该给犯错的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不能一棍子打死。反对的人则认为,她压根没真正悔改,反而在利用这段经历继续获利。

  这两种观点都有各自的理由,但核心问题在于,改过自新和炒作犯罪历史是两码事。真正的悔改应该是用行动证明自己变了,而不是把坐牢的经历当成谈资来吸引流量。

  看了这则报道,以及评论区的评论,如果她直播或者发布的短视频没有违规,平台就因为她的犯罪经历,加上一些网友以看不得别人好的心态去投诉她,然后封了她的号,那只能说这个社会挺可悲的,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也对刑释人员的重新融入社会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我认为从法律上来说的话,刑满释放人员依法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这是我国刑法明确的规定。除非一些特殊的职业,比如说公务员、律师这种明确对犯罪记录有限制的特定职业,其他普通职业法律没有拦着他们。

  而具体到此事当中,这位刑满释放的高颜值女主播她想当主播,我认为从法律层面来说的话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她的行为却恰恰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并且他还被封了号。

  综合评定的话,我认为她之所以引起巨大的争议,并且还被封号,就是因为她直播的方式和内容出现了错误。因为她完全在利用自己的犯罪标签进行自我营销。

  这位高颜值女主播在向人们昭示自己是监狱出来的女人,甚至头像用的都是被追逃的图片,她的简介里还强调自己是2018年头条人物,甚至讲的都是她犯罪的经历和监狱的生活。这种行为我认为并不是正八经想做主播,分明就是想用这些犯罪的经历来博眼球赚流量,最终捞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