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脊柱退行性疾患发病率日益增高。脊柱退行性疾患是颈椎、胸椎以及腰椎退行性疾患的统称。其中,我国仅每年新发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就有约1000万,每百万人中有120人手术,列各类手术第三位,且手术治疗花费巨大,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病患生活质量。
与高昂的手术费、痛苦的手术“后遗症”相矛盾的,是日益增长的患病人群对更普惠、更微创、更高效的手术手段发出了迫切呼唤——这正是2023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新型数字化脊柱内镜手术装备及关键技术研发、应用与产业化”的价值所在。
该项目由青岛钰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钰仁医疗”)牵头,联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等单位合作完成。项目立足脊柱退行性疾患手术的临床需求,依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方式攻克了系列技术难题,实现了首套国产双通道新型微创脊柱手术设备的整体研发与技术规范制定。
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医院副院长、脊柱外科主任马学晓介绍,该项目实现了相关设备的国产化研发和生产,创新性采用双通道内窥镜辅助手术的方式,攻克了脊柱类手术因为“看不见”而不得不“开刀”的难题。整个手术全程可视,不仅让微创手术实现了精准治疗的效果,也极大降低了手术费用和病人的痛苦程度。
“按照‘常规’的临床处理方法,受复杂的脊椎结构、‘隐蔽’的椎间盘突出位置等因素限制,腰椎间盘治疗一般采取开放性手术,即‘开刀’的方式,手术时间长、创伤大、花费高。”马学晓说。现在,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例,他将开放性手术与微创手段进行了对比:“开放性手术时常需要近2个小时,手术切口达50至70毫米,出血量可达400毫升;对比之下,使用双通道新型微创脊柱手术设备只需要做两个长度分别为5毫米和8毫米的切口,常规手术出血量控制在20毫升以内,手术时长、费用较传统方法均降低了约一半。”此外,开放性手术后病人需要康复近半年才能重返工作岗位;而现在,病人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地走动,一般第三天就可以出院,极大缓解了因病造成的劳动力损失情况。
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青岛钰仁医疗董事长陈勇告诉记者,以该设备为核心的手术系统以双通道的方式,让手术可以实现更清晰的视野、更灵活的操作,适应症也更广。
陈勇介绍,得益于公司强大的研发团队,该设备价格仅有同类进口设备的一半左右,目前已在全国24个省份的医院进行了推广应用。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在内约70%脊柱退行性疾病可以通过该设备实现微创治疗,极大满足了病患少遭罪、少花钱的基础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