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研究指标到行为管理解析高级别电子病历创建的四大步骤

 公司新闻     |      2024-12-25 07:15:05    |      小编

  高级别电子病历创建是一个复杂的项目,其本质是以信息化为手段,重构、优化业务工作、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

  近年来,“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频繁出现在各类医院发展相关政策文件中,而高级别电子病历应用水平作为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被各地连续年纳入医政医管工作要点。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2024年河南省医政工作要点的通知》提出,创新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分类推进电子病历升级迭代,加强医疗机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应用,促进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规范落实,努力实现信息化手段赋能医院管理。

  根据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六级的整体目标是实现“全流程医疗数据闭环管理里,高级医疗决策支持”。将目标拆分来看,要达到六级,涉及院内10个角色、39个业务项目、120项评价内容(基本项65项,选择项55项),13个管理闭环。从评审过程来看,电子病历等级评审需要经过基础数据、EHR数据、数据质量评估、自评级别判定、提交实证材料、省级初审、国家级资料审核、国家级实用审核、最终级别判定等个环节,是一个有周期、有节奏、有范围、有成本的复杂项目。

  韩斌斌认为,高级别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创建的目标是让医疗核心制度落地,让医疗管理精细,让医务工作便利,让患者体验改进,为科研积累数据。她指出,“电子病历建设不能为了评级而评级,需要认识到,电子病历建设是以信息化为手段,重构、优化业务工作、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其本质是组织变革。”针对具体实践中如何做好,韩斌斌围绕四个方面分享了河南省肿瘤医院的做法。

  “研”的第一步是按标准、条款,系统分析电子病历六级建设的要求,同时对照分析院内达标情况。河南省肿瘤医院调研发现,六级的120项主要评价内容中,医院仅满足17项,有80项不满足,23项部分满足,需要新建CDSS、单病种质控、不良事件上报等7个系统/平台,优化现有16个系统,同时需要对上千个功能点进行改造。韩斌斌在授课中强调,除了研究标准还需要充分了解临床需求,通过走访各个科室调研深挖与临床相关的内涵指标,在此基础上围绕场景、角色、任务、关系来梳理工作,形成闭环流程和明细的数据规则。

  建设环节首先需要对标准进行“翻译”,将10个角色、120项主要评价内容、400余项功能需求“翻译”成软/硬件架构方面的建设内容,例如旧系统改造、新系统上线、基础数据维护、管理制度制定与推广等。在各项任务落实的过程中,河南省肿瘤医院实行项目负责与周调度机制,通过项目进展示意图、周例会等分解任务,解决问题。

  米乐M6平台 M6平台网页版

  据韩斌斌介绍,在建设攻坚阶段共有60余项目同时推进,医院为此专门制定了《电子病历工作专卷》,管理项目的启动、实施、验收等全流程文档。建设环节中,医院通过三级质控解决了医疗活动规范化、标准化,流程优化,系统易用程度等重点问题。

  在各个系统上线使用之前,河南省肿瘤医院做了大量、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大周会专栏、扫楼推广等形式,针对新系统、新功能、使用情况等深入一线余场推广宣传推广,并利用微信公众号传递新系统的功能要点。韩斌斌介绍,医院还创新开展了全省首次【医务人员信息化素养暨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比赛】,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全院职工的信息化思维。

  在各类新系统、新功能等上线之后,还需要进行制度建设和行为管理。在制度建设方面,河南省肿瘤医院制定了《关于修订危急值报告制度的通知》《关于修订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的通知》《关于修订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的通知》《关于修订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的通知》等项制度,明确执行标准。

  此外,医院还制定了医疗重点绩效考核指标结果运用方案。重点指标包括肿瘤治疗前TNM分期评估率、VTE风险评估率、单病种上报率等医疗质量综合评价合格率指标,终末病历质量、病案首页填写合格率等病案合格率指标,以及CMI、手术率、放疗患者占比等服务能力指标三大维度。韩斌斌介绍,医院每周周例会不仅会总结分析这些重点指标的完成情况,还会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持续改进方案。以肿瘤TNM分期评估率为例,医院借助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在三个月内将该指标提升了32.1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韩斌斌介绍,创建高级别电子病历的过程中,医院的医疗质量、医疗效率、患者体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医院建立了病案质控闭环、医嘱闭环、危急值闭环等12个业务闭环,形成了以时间为轴,以医嘱为驱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诊疗闭环管理,实现了全流程数据跟踪共享,实时数据核查管控,全过程、全覆盖的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