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应完成系统思考和顶层设计

 公司新闻     |      2025-01-20 19:10:16    |      小编

  人力资源问题的系统化解决方案需要系统思考和顶层设计,《华为基本法》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完成了华为人力资源的系统思考和顶层设计。华为基本法本质上是围绕人来进行的,确定了企业价值创造的要素、组织、人才;主线是围绕知识型员工、人的价值创造和价值评价体系进行。

  人力资源管理要超越专业职能层面,上升到经营层面完成对人力资源的系统思考。过去,人力资源管理是基于专业化、职能化,有局限性,不能真正上升到经营层面、业务成长层面、企业成长层面来思考人的问题。

  一是上升到经营层面,人力资源管理的责任体系就发生了变化。责任体系不再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而是上升到企业CEO及所有管理者的责任。上升到经营层面,强调人力资源管理要有首席人才官、要有企业家思维、要懂人性,不再只是一个专家。首席人才官一定是来自于业务一线有工作经验的人,不再是为专业而专业。

  二是上升到经营层面,的能力、知识管理和智慧资源等管理。人才经营铁三角,是由知识管理、能力管理、心理资本管理共同组成。尤其是现在面临大量的知识型员工,在对人的管理时,着重于如何提高人的心理资本价值,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体验。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就从专业的职能层面拓展到知识管理、能力管理以及心理资本的管理。

  M6网页版 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

  米乐M6平台 M6平台网页版

  三是上升到经营层面,意味着人力资源管理不是成本支出和节约的问题,而是增值概念。人力资源过去只是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开发,重在提高人力资源这个生产要素的应用效率,但上升到人力资本层面后,人力资源管理就不能只是关注效率的提高,还要实现人本身的价值增值;对人的管理也不再是把人简单作为一种工具或生产要素,而是作为一种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来看待,要实现人自身的价值增值和发展。因此,进行人力资源顶层设计要建立在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全新认识上。

  四是从治理层面思考人力资源,涉及到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关系的新认知、重构组织与人关系的新认知。人与组织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雇佣,而是一种平等的合作伙伴。当人力资本成为企业价值主导要素时,两者之间是相互雇佣、合作伙伴的关系,即重构组织和人之间的关系,相应的解决之道涉及事业合伙机制。事业合伙机制承认人力资本作为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除了要有剩余价值所有权,还有企业经营的话语权,而且组织要真正为人才提供平台,为人才赋能。所以,企业是一个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这时除了从专业职能层面上对员工进行管理以外,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命题是对企业家和高层领导力的发展。

  首先,要重构对人力资源的认知,从经营和治理层面完成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面临的最大瓶颈是企业家和高层的领导力不足。面对不确定的时代,真正要解决中国企业的问题,首先要解决老板的问题,即企业家的自我超越与高层团队领导力的提升。一个是事业合伙机制,一个是帮助企业家做自我超越。企业家自身追求和胸怀不同了,做企业的格局就不一样了。

  其次,领导力发展计划,包括行动学习、团队学习。从领导力的层面讲,企业家的自我超越,企业家领导力的发展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问题。企业高层领导团队在领导力发展方面要实现八大转型,譬如联想的复盘是在继承基础上实现领导力的传递,华为的自我批判、团队学习是一种领导力提升的原创工具和方法,中粮借鉴GE的行动学习、群策群力等。在当今不确定的时代,企业家要转型,领导力要提升,领导力要素要转变。

  再次,企业文化和战略思维变得越来越重要。面对不确定时代,新领导力时代的灰度领导力模型适合每个企业。微软新任CEO萨提亚认为,不确定时代重塑领导力的关键要素包括原景目标、勇于担当等,这些与灰度领导力有很多共通之处。实现人力资本价值最大化、效益最大化、效能最大化,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经营人才思路、领导力开发到机制设计的系统解决方案,即人力资源的问题一定是企业家和高层思考,企业家能否实现自我超越的问题。

  首先,中国进入品质发展、结构化转型的时代,最核心的是动力机制的转换,即创新驱动和人力资本驱动。中国企业要通过人力资本创新驱动组织的发展,尤其是推动中国企业走向创新与品质发展。

  其次,若绩效价值取向不改变,还是一味追求GDP和规模,不能从规模导向转向有效成长、品质发展,是会出大问题的。一些企业近年来出现问题,很大原因就是一味地追求规模,而不是追求有效成长和品质成长,没有真正在产品上下功夫,没有在研发上持续投入,过不了技术和产品关。华为持续十多年拿出销售额的10%投入研发,坚持绩效价值导向,坚持研发和人才的持续投入,真金白银的往里砸钱,这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中国企业要真正提升能力,就要加大人才技术的投入。企业软实力的投入往往看不见、摸不着,但积淀到一定程度的威力却很大。华为从1995年开始聘请咨询机构,累计花费了数十亿的咨询费,最多时同时有十来个顾问团队提供不同的服务。华为搞员工股权激励,在人才上的投入也是巨额数字,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坚持了二十多年持续投入。企业的绩效价值取向,决定了对人力资本、技术创新是做短期投入还是长期投入。长期投入就要重视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培训,舍得付出成本;构建长期激励及事业合伙分享机制。

  再次,从操作层面看,要建立一套面向未来的新绩效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核心,华为人力资源管理最值得学习的是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这个体系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评价体系要重新建立标准、制定标准,什么样的人才符合公司未来发展的要求,绩效评价体系、价值评价体系是核心,包括胜任能力模型、素质模型,这些内容仍然有用,但要赋予新的含义。现在很多胜任能力模型是基于过去,而不是基于未来。人才的标准要变,人的认知模式要变,人的知识结构要变,人的能力要变。

  第四,从方法论来讲,绩效管理要不断升维。KPI仍然很重要,但要改变单一的KPI导向,KPI是只问结果不问过程,未来既要关注结果也要注重过程,既要关注结果也要注重实现结果的手段。过去企业只注重结果,甚至不惜违反法律,现在既要看过程也要看结果;既要看目标实现的程度,也要看目标实现的手段是不是合法、文明。这样,整个绩效体系就必须要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