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数字产业化市场现状分析:2024年中国数字产业业务收入35万亿元

 行业动态     |      2025-04-02 12:54:31    |      小编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王彦青近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我国数字产业完成业务收入35万亿元,同比增长5.5%,实现利润总额2.7万亿元,同比增长3.5%,直接从业人员达到了2060万人,数字产业呈现积极发展态势,为稳定经济增长、赋能千行百业作出了重要

  在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中国数字产业化已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王彦青近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我国数字产业完成业务收入35万亿元,同比增长5.5%,实现利润总额2.7万亿元,同比增长3.5%,直接从业人员达到了2060万人,数字产业呈现积极发展态势,为稳定经济增长、赋能千行百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协同各地区、各部门研究出台促进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文件。

  从重点行业来看,电子信息制造业全面回升向好,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8%,较上年提高8.4个百分点。消费电子市场全面回暖,拉动我国手机、微型计算机和彩电产量同比增长7.8%、2.7%和4.6%。在人工智能、云平台等新兴业务拉动下,软件业完成业务收入13.7万亿元,同比增长10%。通信业完成业务收入1.74万亿元,同比增长3.2%。

  米乐M6平台 M6平台网页版

  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通信等核心领域,我国已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北京、长三角、粤港澳三大数字产业集群贡献超65%的产值。特别是在东数西算工程推动下,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初步建成,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总量突破1200万架。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成效显著,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率提升至42.3%,催生超500个国家级智能工厂示范项目。随着《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深化实施,数字产业化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在取得显著发展成就的同时,中国数字产业化正面临新阶段的结构性变革。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加剧催生国产替代加速,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8%;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入深水区,全国已成立32个数据交易所,累计交易规模突破3000亿元;绿色低碳转型压力推动数据中心PUE值持续优化,液冷技术渗透率突破15%。更为关键的是,大模型技术的突破重构产业生态,参数规模超千亿的国产大模型已达12个,推动AI算力需求年复合增长率超50%。这些变革既带来产业升级机遇,也对技术创新、生态构建、标准制定等提出更高要求。

  人工智能领域形成算法-芯片-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深度学习框架国产化率提升至40%,寒武纪、华为昇腾等AI芯片在推理场景市占率达25%。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设备超9500万台,培育出树根互联、航天云网等国家级双跨平台,推动设备联网率提高至56.3%。5G技术专利数量全球占比38%,毫米波通信、低轨卫星互联网等前沿技术进入工程验证阶段。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政务存证等领域形成规模化应用,长安链、蚂蚁链等开源平台支撑日均交易量超3000万笔。

  全国已建成235万个5G基站,实现所有地级市深度覆盖,5G专网在矿山、港口等场景部署超1.2万个。算力基础设施呈现云边端协同发展态势,智能算力占比提升至35%,西部枢纽节点上架率突破60%。量子通信网络建设取得突破,合肥、北京等地建成城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数字孪生城市在雄安、上海等地落地,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接入物联设备超8000万个。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市场爆发,SaaS模式渗透率突破30%,用友、金蝶等企业云服务收入增速超40%。开源生态建设成效显著,OpenHarmony开源社区汇聚超500家单位,装机量突破4亿台。数字安全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隐私计算技术在医疗、金融领域应用案例超200个。数字内容产业持续创新,AIGC技术驱动内容生产效率提升3-5倍,虚拟数字人市场规模达120亿元。

  《数据二十条》正式实施推动数据产权制度创新,数据资产入表试点企业超300家。《数字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加快,建立跨境数据流动白名单机制。数字人民币试点扩展至28个省区市,累计交易额突破2.8万亿元。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基本建成,汇聚产业链数据超500亿条。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中国数字产业化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

  类脑智能与量子计算融合将突破现有算力瓶颈,预计到2027年AI算力需求将达当前10倍。6G技术研发进入关键期,太赫兹通信与智能超表面技术有望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组网。数字孪生与元宇宙技术融合,推动工业元宇宙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生物计算与DNA存储技术商业化进程加速,数据存储密度有望提升百万倍。

  数字链主企业带动效应凸显。产业互联网平台向垂直领域深化,汽车、钢铁等行业将涌现专业化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技术与碳中和深度融合,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市场年增速将保持40%以上。数字医疗进入爆发期,AI辅助诊断系统覆盖率将超60%三级医院。

  数字贸易规则制定话语权争夺加剧。数字服务外包向高端化转型,IT解决方案出口额有望突破800亿美元。半导体产业国产化率持续提升,28nm及以上制程设备国产化率将达70%。数字文化出海形成新增长极,网络文学、短视频等数字内容出口增速超25%。

  算法伦理治理体系亟待完善,预计未来三年将出台20项以上算法监管标准。数字素养差距催生新型教育市场,职业数字技能培训规模将突破500亿元。数字平台反垄断监管常态化,数据采集使用合规成本将增加30%。数字鸿沟治理进入攻坚期,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将覆盖90%以上主流应用。

  中国数字产业化发展已进入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正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应用创新迈向基础创新。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算力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不仅重塑产业竞争格局,更催生出智能经济、零碳经济等新业态。

  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深化,数字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渗透将产生乘数效应,预计到2030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有望突破60%。但同时也需正视核心技术卡脖子、数据安全治理、全球规则博弈等挑战。

  未来五年,数字产业化将呈现三化特征:技术体系智能化(AI原生发展)、基础设施绿色化(东数西算深化)、应用生态全球化(数字丝绸之路)。

  在双循环战略指引下,中国数字产业有望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引擎,为全球数字治理贡献中国方案。这场波澜壮阔的数字化转型,既是技术革命的必然选择,更是大国崛起的战略支点。

  想要了解更多数字产业化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4-2029年中国数字产业化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3000+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

  米乐M6平台 M6平台网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