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量子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2023年市场规模已达72.4亿美元,其中量子计算以47亿美元占据主导地位,量子通信与测量分别贡献10.8亿和14.6亿美元。据预测,至2030年该产业规模或将突破2,39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65%,形成以量子计算(2,155亿美元)为核心、量子通信(197亿美元)与测量(38.7亿美元)协同发展的产业矩阵。这一指数级增长趋势不仅印证了量子技术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潜力,更映射出各国在科技制高点争夺中的激烈态势。
中国在量子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果。“墨子号”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实现了星地量子通信,构建了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九章”光量子计算机和“祖冲之号”超导量子计算机的问世,使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外,中国还在量子测量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如冷原子钟的高精度时间测量技术。这些成果的取得,不仅提升了中国在量子科技领域的国际地位,也为中国量子科技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政策层面,国家战略导向与体制优势形成双轮驱动。2025年1月17日,工信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把量子科技作为重点领域之一,围绕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三大方向部署17项揭榜任务,推动量子科技在医疗、交通、能源、金融等领域应用落地。通过这种方式,激发科研机构和企业在量子科技领域的创新活力,加速量子技术与各行业的融合,促进量子科技的实际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量子产业正经历从技术突破向商业落地的关键跃迁。尽管当前在量子计算领域融资占比(8.1%)与市场规模预测(2030年359亿美元)存在差值,但依托政策红利、市场纵深与工程化能力,中国有望在量子通信标准制定、量子计算行业应用等环节实现弯道超车。随着量子科技深度融入数字经济、信息安全、高端制造等战略领域,其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乘数效应将持续释放,为全球量子产业生态重构提供中国方案。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29年中国未来产业之量子科技行业趋势预测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共九章。首先介绍了量子科技行业的概念、分类和发展阶段,接着分析了量子科技的发展环境和现状,然后分别介绍了量子科技各核心技术的进展,随后介绍了量子区域发展状况及重点企业布局经营状况,最后对量子科技行业的投融资潜力进行了深度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和趋势进行了科学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