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5日电(徐曼曼 实习生甘恬恬)“科技创新可能是解决当下各类矛盾的重要抓手之一。”回顾2023年,世纪华通董事长王佶感慨地说,就世纪华通所在数字内容领域来说,无论是高质量发展还是绿色发展,都需要与之匹配的生产力,而科技创新不仅是提升生产力的最主要手段,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途径。
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具有天然契合性,2024年注定是向“数”而行、蓄“智”向新的一年。“‘提振信心’是2024年的一道必答题。”王佶表示,展望未来,数字经济会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作为其中的一员,世纪华通将坚持不懈、勇做排头兵。
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中,世纪华通在去年收获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近日,世纪华通(002602.SZ)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公告显示,2023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6亿元,合并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以及财务费用后的收益总额约15亿,较去年同期增长约600%。
成绩单背后是企业全方位的改进和突破。据王佶介绍,“自2014年转型数字文化产业以来,公司一直在挖掘技术的集成效应,以游戏科技促进传统实体产业降本增效、突破边界。比如,我们深度参与了全国首个数字红色文化体验空间‘复兴·颂’的建设和运营,累计接待游客超万人,成为上海网络出版单位党建联盟学习实践基地、黄浦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市民学习基地’。”
在数字医疗领域,世纪华通是国内较早布局脑科学研究的企业,与浙江大学共建研究中心。相关研究成果曾被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和《自然神经学》杂志刊登。“我们非常注重成果转化,孵化了生态企业数药智能,开发以游戏互动为基础、融合脑科学研究成果的数字疗法产品,其中针对儿童多动症(ADHD)的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医疗器械二类证书,成为该领域首款获批的‘电子处方药’,努力推动传统药物与创新数字药相结合的诊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数字新基建方面,王佶认为,算力已经成为推动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我们深度参与并投资的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中心项目,累计已交付数千个机柜并逐步投入运营,未来全部建成并投产后将成为长三角最大、全国前三、亚洲领先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全国最大的GPU计算集群。我们正主动把算力基础设施升级为智算力集群,加速向AI+IDC服务转型。”
他还提到,推动业务发展的同时,公司相继实施了员工持股计划,以长效激励机制推动公司的长远发展,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伴随着人工智能、直播、云游戏、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的不断迭代突破,以及5G、显示屏、芯片等硬件设备上的升级,我国游戏产业在多个维度都站在了全球前列。《2023年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3029.64亿元,同比增长13.95%,首次突破3000亿元关口。
“经历了几年的调整,游戏行业去年收入规模、用户规模双双增长,行业回暖趋势明显。”王佶表示,我国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再加上科技创新的日新月异,对于未来发展,他充满信心。
“首先是来自生产方式的变化。一些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实用功能,未来行业生产效率有望大幅度的提升,研发成本下降,进而推动企业发展。”王佶解释称。“目前公司正在尝试利用AI技术补充内容研发,2D项目上AI已经能实现30%-50%的代替,我们会持续跟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与发展。”
“跳出游戏看游戏,可以看到一个更大的市场空间。”王佶介绍,中科院的一份测评显示,游戏技术对芯片产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14.9%,正由网络娱乐消费服务成为建设数字经济的主力之一,由人机交互技术的集成到跨领域科技进步的贡献,由传承传播文化到巩固文化软实力。
因此,游戏出海不仅是企业寻找增长空间的重要途径,也是响应文化走出去的落脚点。“我们旗下的点点互动,在游戏《Dragonscapes Adventure》设置了‘团圆饭’作为压轴建筑任务,让海外玩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新年伊始时家庭和美的温馨气氛,用西方人更愿意接受的方式把中国人的理念、价值观传递出去。”
数字经济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经济形态,对于虚拟世界与实体经济发展相互融合发展,王佶有着自己的思考,“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的应用不仅融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之中,也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源于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海量的数据资源,我国数字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50万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占GDP比重超40%。“在我看来,物理发现了万物,而依托数字科技产生的虚拟世界,则是表达万物的工具之一。”
谈到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的作用,王佶表示,随着全社会数字化按下“快进键”,数字经济会渗透社会的各个层面,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更为显著。